新聞動態 · NEWS ·
//水體
“水體”是水的集合體,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相對穩定的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積雪、水庫、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汽。
一、水體”如何分類
按水體所處的位置,可粗略地將其分為地表水水體、地下水水體和海洋水體等三類:
· 地表水水體由湖泊、水庫、溪流、河流或其中的一部分組成。
· 地下水水體是指貯存于地表以下巖土層中水,由土壤、隔水層和含水層中的重力水和非重力水組成。
· 海洋水是多種固體和氣體的水溶液,水是溶劑,其體約占地球上水體總量的96.5%,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這三種水體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太陽能、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通過水的三態變化,水在不同水體之間不斷地循環著。
二、如何評價“水環境質量”
水環境質量指水環境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對其評價包括地表水(河流、湖庫、海洋等)、地下水、水生生物、底質等。
目前,評價水環境質量標準的具體表征指標包括:色度、嗅味、渾濁度、肉眼可見物、pH、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鐵、錳、銅、鋅、鉬、鈷、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高錳酸鹽指數、 硝酸鹽、亞硝酸鹽、氨氮、氯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等。
三、水環境的“容量”是什么
水環境容量是指在不影響水的正常用途的情況下,水體所能容納污染物的*大數量或自身調節凈化并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
水環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專業性水域排放標準的依據之一,環境管理部門還利用它確定在水域內允許排入污染物的量,包括稀釋容量和自凈容量,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它與現狀排放無關,只與水量和自凈能力有關,這樣就使水環境容量的計算問題得到了簡化。
水環境容量是一種資源,它也應該和使用功能無關。使用功能是人為的設定,功能區的設定和水環境容量分配有關,與水環境容量計算無關,這樣就可以使用統一的水質標準計算水環境容量,既方便比較,又堅持了公平和公正性,也避免了有水資源而無水環境容量的矛盾現象。
來源:環保科普365公眾號